王又冉

儒家,法家的區分

儒家跟法家的區分:什麼時代開始的?主要人物他們所謂好的政府該如何治國?帝王該要有什麼特質?PS.答案越清楚越好

謝謝

什麼時代開始的?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

由於社會內部不可調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

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

就連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

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

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

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

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衝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

齊國管仲變法廢除井田制

建立土地稅收制度

允許土地買賣

承認土地私有化。

建立常備軍。

《管子》對法律令的作用分析為:「法者

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

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

所以令人知事也」。

鄭國子產從政後

在鄭國進行了內政改革

整理田制

整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製

承認土地私有

按田畝徵稅等等。

並使用二百斤鐵鑄造一個鼎器

把新制定的刑書鑄在鼎上

放置於王宮門口

讓百姓都知道新刑法。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刑鼎。

主要人物儒學著名提倡人物 孔子 孟子法家著名提倡人物 韓非子 荀子他們所謂好的政府該如何治國?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

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

其政治學主要闡述君臣關係、官民關係。

孔子「君事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

孟子「民為重

社稷次之

君為輕」

荀子「從道不從君

從義不從父

人之大行也」

是儒家政治學的代表性主張。

法家認為

人性惡才生法度

生而有奢望

才有聲色犬馬以致賊盜

必以律法而後正

以法治防範惡欲疏導人性向善。

強調用法治制度來約束臣下

遠勝過一時的人治。

法家強調君主應該運用「法」、「術」、「勢」三者的運作來控制臣下

並實行配套的國家政策管治方針

以強兵富國成達戰國君主霸業為中心要則

或可稱為「帝王之法」

法家認為:國家社會與組織制度應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

政治制度與組織結構也必要跟著發生變化調整

在當時法家將此過程稱為『變法』。

唯有如此才能達富國強兵之道

過度遵守舊規不正視因時制的變法重要性

只會讓組織逐步走向蒼老萎亡。

帝王該要有什麼特質?儒家重義輕利

以義為本

以義導利。

儒家在經濟上的基本原則是「無功不受祿」、有功當受祿。

在提出民以食為天

食以農為本的同時

儒家贊成社會分工

而不同意農家的「賢者與民並耕而食」。

儒家尊重利用自然市場經濟規律

反對違背破壞市場規律

同時反對操縱市場

但認可「待價而沽」。

法家強調君主應該運用「法」、「術」、「勢」三者的運作來控制臣下

並實行配套的國家政策管治方針

以強兵富國成達戰國君主霸業為中心要則

或可稱為「帝王之法」

法家認為:國家社會與組織制度應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

政治制度與組織結構也必要跟著發生變化調整

在當時法家將此過程稱為『變法』。

唯有如此才能達富國強兵之道

過度遵守舊規不正視因時制的變法重要性

只會讓組織逐步走向蒼老萎亡。

例如秦孝公時期商鞅行耕戰策略。

這流派盛行於春秋戰國時代

為秦國與秦朝最為採用。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

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

其政治學主要闡述君臣關系、官民關系。

孔子“君事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

孟子“民為重

社稷次之

君為輕”

荀子“從道不從君

從義不從父

人之大行也”

是儒家政治學的代表性主張。

在現實政治的問題上

儒家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

從理論上說

被統治者有權利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

“仁政易行”則提倡分清“不能”與“不為”之間的區別

即“不去做”與“做不到”之間的差異。

而其“無恒產

因無恒心”也體現了民本思想。

在國際政治方面

儒家主張“華夷之辨”。

華夷之辨在古代促進了中原先進文化的傳播

在近代則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障礙。

法家學說乃一種純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

內容核心主要是針對君主如何加強統治。

這個學派否定了世襲貴族天然傳承的等級制度

認為“聖人茍可以強國

不法其故

茍可以利民

不循其禮。

”(《史記•商君列傳》)他們在政治實踐中

獎勵耕戰

毀棄詩書

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

主張以法治國。

如有所謂的“法”、“術”、“勢”:法即是法制

以嚴刑峻法管治國家

有功者重賞

有過者則重罰;術即是權術

國君要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

對付政敵

以保持權位;勢即是權威

國君要保持自己的權威

才能駕馭臣下。

戰國時韓非乃法家集大成者

他總結了法家各種學說

認為“法”、“術”、“勢”三者都是缺一不可

必須互相配合地運用。

又在儒家荀子的理論上吸收

認為人是天性本惡

不但對普通人

就連親子間關系也是這種特質。

道家思想與法家思想剛剛相反

道家主張順其自然

認為法律(法和法律有不同)(法好比物理

而法律則是人為)是對人類的束縛

要全部舍棄;法家則主張要用法律去懲治人

認為人類是頑劣

要用權威去治天下。

道家雖然學派上有所區別

但就其主旨來說是相通的:以“道”為本

自然無為。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

寥兮!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

強名之曰道。

”(《老子》第25章)。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

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

這一觀點被後來所有道家所有流派支持

成為道家最基礎的核心。

在各派之間對“道”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

但在中國哲學史上

通過“道”的概念對世界萬物本源進行了第一次探討

開辟了中國討論形而上學的傳統。

這是道家突出貢獻之一。

“道” 與萬物的關系

就靜態而言

“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終保證

是最高的價值

是終極性的價值根源。

就動態而言

道是秩序的凝構及其動力

是“造化”或“造化力”

是使萬物得以相生、相續、轉化、發展的實現性原理。

道家認為

天地萬物雖然形態各異

但它們在本源上是相同的

所謂“天地與我並生

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

因此

人們應充分認識並尊重自然界的規律

讓宇宙萬物“自足其性”。

個人與社會也是共生互存關系

修道不僅要“度己”

而且要“度人”

以各種適宜的方式

圖世界共同的利益。

“無為”被道家認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不是指不作為

而是指不經過深思熟慮

無目的地行為。

“無為而治者

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舜帝不是無為而治的嗎?他做了什麼?只是使本人保持尊貴

令人恭敬地面對南方而已。

)道家認識到任何有目的的行為都可能使行為本身產生偏差。

“六親不和有孝慈。

”(當我們提倡孝順、和睦的時候

家庭中的成員本身已經不坦誠、不和睦了

不然是不需要這些的。

)表述類似觀點的語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隨處可見。

根據處理問題不同

“無為”的態度既可用於政治

也可以用於修身。

道家各派在堅持“無為”本質的前提中

通常給予了“無為”更豐富的內涵。

道家視生命價值重於外物

主要是指功名利祿。

老子強調統治者必須重身(此身該作“體”)

不迷名、貨。

其後各個學派都提出輕(不迷)物重身的觀點。

而莊子

列子將“內聖”的觀點發揮到一個新的高度。

萬變不離其宗

就是他們的著述都圍繞宗旨來闡明道理

宗旨依次下來是:仁禮、無為、重刑、因果(輪回)。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z/15z06/15z0635.htm儒家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

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

以六藝為法

崇尚「禮樂」和「仁義」

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主張「德治」和「仁政」

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同時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

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張「有教無類」

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

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

還主張以禮治國

以德服人

呼籲恢復「周禮」

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戰國時

儒家分有八派

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z/15z06/15z0638.htm法家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

因主張以法治國

「不別親疏

不殊貴賤

一斷于法」

故稱之為法家。

春秋時期

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

戰國初期

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

至戰國末期

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

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

經濟上主張廢井田

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

設郡縣

君主專制

仗勢用術

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

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

以法為教

以吏為師。

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

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

今存近半

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法家思想,法家拂士,法家代表人物,法家兵學思想,法家優缺點,法家集大成,法家士,法家 法 術 勢,法家 韓非,法家人物法家,孔子,儒家思想,中庸 誠敬,聖子思子 亞,中國,湯 周文王,孟子,顏子 宗聖,格物致知 內聖外王

北京條約|雍正|九一八事變|印刷術|天地會|貞觀之治|北洋軍閥|義和團|毛澤東|鄧小平|八王之亂|八國聯軍|白蓮教|伊犁條約|火藥|李清照|康熙|慈禧太后|鴉片戰爭|百日維新|南京條約|中日戰爭|文成公主|乾隆|北洋水師|中法戰爭|五胡亂華|馬關條約|西安事變|靖康之難|甲午戰爭|南京大屠殺|太平天國|

王又冉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109250108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